「中科科创」的“果苗”种植指南:“果农型”投资应该如何最大化兑现认知价值
“选好果苗,施肥浇水,将其精心培育成硕果累累的果树,这是我们对企业投资和培育过程的体会。”
文 | 许璧端
编辑 | 江倩君
1986年,国家科委和财政部发起成立了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拉开了我国本土私募股权投资的大幕。随后30年间,私募股权投资跟随着资本市场改革快速发展。期间,2009年深圳创业板的推出,为股权投资提供了退出平台,行业迎来井喷式发展热潮。
这一年的广州,“中科白云基金”作为广东省第一支大型备案制股权投资基金落地,股东包括广东省机场集团、温氏集团、凯德控股等大型国企和民营上市公司,推动广东省股权投资基金走在了时代前列。其背后的发起人和管理人——广东中科科创创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科科创」)也由此在广东省开始布局深入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在人民币基金的快速发展中不断完善自身体系。
「中科科创」CEO谢勇介绍,发展至今,「中科科创」私募基金规模达150亿元,在管资产92亿元,其中14.2亿元属于政府基金。在「中科科创」管理的50只私募基金中,回报率最优的“中科白云基金”投资了22个优质项目,推动华阳集团、香雪制药、燕塘乳业、硕贝德等7家企业成功IPO。该基金2009年成立时到位注册资本为11亿,2016年到期结束时投资人共回收资金33亿。
在谢勇看来,创投实际上就是专业认知的价值兑现过程,“发现价值,持有价值,同时放大价值,到了合适的时候再去兑现价值”。
兑现价值可以说是创投机构共同的目标,而各机构实现目标的策略千差万别。在这之中,「中科科创」摸索出符合行业规律的“果农型”投资策略:“选好果苗,施肥浇水,将其精心培育成硕果累累的果树,这是我们对企业投资和培育过程的体会。”
在“两条曲线”里发现机会
要栽种项目果苗,首先要选好赛道。
成立初期「中科科创」的投资范围覆盖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大健康、先进制造业、教育、农业、环保等多个赛道,历经几年发展,「中科科创」逐渐明确新能源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大健康这三大硬科技作为投资方向。
“一方面是跟随国家规划进行布局,另一方面,这是近年来发展势头最猛的三大行业,例如先进制造业迎来自动化和国产化两大机遇,创新药行业则伴随科创板设立迎来黄金时代。”因此在2018年,「中科科创」开始深入研究布局三大赛道,明确寻找头部精品科技项目,并在2021年进一步精炼化,提出“双拐点”概念,即“随着市场需求增加迅速迸发的市场拐点和能够满足巨大市场需求、有能力替代竞品的的企业能力拐点”。
在双拐点判断上,谢勇靠的是两条曲线。
首先,行业的发展周期是一个跳跃式的S型曲线,「中科科创」抓住曲线两端,一端是处于高速成长行业初期的企业,另一端是处于行业成熟期,集中度迅速提高的成长性企业,并在投资后进行全面“果农型”赋能。
其次,谢勇判断未来中国的上市公司发展将呈现K型走势,“20%的公司是K型往上的一笔,市值超百亿元,其余80%则是市值在百亿元以内的企业。「中科科创」重点投资往上走的20%头部上市公司,而且要成为它相对比例较大的股东。”因此多次追投也是「中科科创」的投资特色之一,例如2017年、2018年连续两轮投资锂电池NCA正极材料前驱体生产商「芳源股份」;2019年、2021年连续投资工业互联网企业「博依特科技」;2021年、2022年连续投资芯片设计厂商「纽瑞芯」。
13年投出38家上市公司
“果农”给出“果苗”筛选指南
明确硬科技方向后,「中科科创」在这片沃土中挑选出不少好果苗,例如其投资2000万元的「东方网力」,回报高达11亿元。
关于谢勇对于企业发展潜力的预见,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投资「芳源股份」的故事。“2017年我们进行项目调研时,「芳源股份」接待了20多个投资机构,「中科科创」慧眼独具看中其发展潜力,留下来与企业进一步交流。”也是在2017年,「芳源股份」成为松下NCA前驱体供应商之一,所制造的高能量密度三元锂电池最终装配特斯拉电动汽车。这无疑是企业能力拐点的重要证明,也恰好符合谢勇对企业价值的判断标准。
谢勇介绍,在判断企业发展潜力前,首先要对企业进行分类:一种是供给端驱动的原始创新企业,创造出全新的产业;一种是替代性创新企业,对原有产业进行升级迭代。其次,“To C企业看市场渗透率,当渗透率达到10%-20%,拐点就会来临,企业迎来高速成长期;To B企业看市占率,当新技术在供应链里占比超过10%,就会起到带头作用带动整个行业升级迭代;此外再看技术成熟度,任何产品或服务开发都需要基于成熟的技术群,才能迅速地在应用场景被接受。”因此,基于对新能源车动力电池产业链深度研究和对企业技术优势的充分看好,「中科科创」出手连续两轮投资「芳源股份」。
「中科科创」还尤其“偏爱”符合“三家”标准的头部精品科技项目,所谓“三家”即“科学家+企业家+资本专家”的组合配置。2002年,长期从事有色金属分离提纯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罗爱平教授以科学家的身份创办了「芳源股份」,角色转换成为企业家,此后「中科科创」作为资本专家为其赋能,帮助企业持续发展,如今「芳源股份」已于2021年8月份上市。
另一被投企业——国内无人机遥感运营领域头部公司「中科云图」同样是由中科院周成虎院士创办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结合企业家队伍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原始创新推出低空无人机遥感网服务,打造出一个新的应用场景,并在2022年3月获得“广州种子独角兽创新企业”。
“果农”「中科科创」:会育也要会收
在过去的2021年,「中科科创」全平台所管理的基金新完成投资项目14个,总投资金额超过5亿元。而深度的行研风控力是「中科科创」频频出手的底气。
谢勇将行研风控方法论总结为七个层次:从头部机构投资热点以及企业IPO动态看赛道风向;从财务报表看企业数据是否合规符合上市标准;从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产品渗透率、销售数据看企业发展现状;从客户判断企业是否能真正解决行业痛点以及是否具备可持续的盈利能力;“事为先、人为重”,对赛道和赛车做出判断后,关键要看赛手,也就是企业创始人的战略是否脚踏实地,技术落地是否可行,既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又要有超强的生存适应性;此外还要看投资机构本身是否有适配企业成长的资源,这是对「中科科创」自身的要求;第七个层次则是看企业的理念能否与投资机构达成共识。
“再适宜的一方水土,果苗要变成苍天大树还需要施肥浇水,剪枝修叶,如资金支持、内部的战略管理梳理、市场拓展的政策支持或者供应链的完善等,「中科科创」能够判断自己的资源能否帮得上忙,赋能企业理清战略、规范管理,引入适合的中介机构及中介机构团队,把握已投企业融资额度和节奏、协助再融资、协助并购整合。”
长期来看,投资不是一锤子买卖,深耕在大湾区这样一个创新、创业、创投、创富的沃土,「中科科创」希望与战略合作伙伴和精英奋斗者达成“共同建造成一个合创共生、精久成长的生态圈”的共识。
截至目前,「中科科创」共投资企业超过100家,投资金额超100亿元,其中IPO上市38家,通过并购上市5家。今年,「中科科创」更是推出“双十”战略:从已投上市项目中通过赋能投资操盘力培育优质项目,计划到2025年实现培育市值200亿以上的行业龙头上市公司10家以上,持股比例达到5%-10%以上;培育市值10亿美金以上的科创独角兽10家以上,持股比例达到10%以上。
精准减持的能力为「中科科创」带来不逊的收益。“减持关键是关注上市后企业新的拐点,包括行业拐点和企业成长拐点。”通过对已上市企业的行业发展、业绩增长及股票行情的深度研判,「中科科创」努力做到“能在对的时间精准减持”。“例如退出某一被投企业时,最初计划是在20元时减持,我们观察到股票市场活跃后将减持目标提高到25元,并只减持部分股份。此后股价下降又上升,「中科科创」在36元的最高点全部精准减持。”
走在产业前沿
回顾PE在我国的发展,期间也曾经历IPO通道暂时关闭的低谷。2015年A股市场遭遇股灾,证监会暂缓IPO发行,上市退出渠道严重受阻,快速发展的PE走到拐点。「中科科创」也开始伸长触角,从PE向VC、公募基金延伸布局,打造了更全面的资本服务体系。而近年来,随着科创板、北交所成立、创业板实施注册制以及IPO全面实施注册制,创投行业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身处创投行业多年,谢勇感知到这些年来最大的变化便是国家对企业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实力是国家实力的体现,政府投资引导产业发展的作用逐渐变大,各区纷纷设立基金,加大力度扶持本区企业。”政府少量出资吸引社会资本,企业落地后既能获得税收,还能带动产业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
过去的十年间,「中科科创」也在发展中不断尝试创投新模式,深度链接政府和产业资本。例如在2012年成立广东省第一支设立时注册资本最大、最早从事战略新兴产业投资的旗舰型基金“中科白云新兴产业基金”,该基金在2021年按照新的会计准则核算经审计的净利润达9.10亿元;2020年成立的“暨科科技成果转化创投基金”则是粤港澳大湾区第一支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投出了「威溶特」「中科云图」等优质项目;
2021年「中科科创」还开始尝试与合作伙伴共同拓展家族财富股权基金业务,帮助大湾区高净值家族把资产高效精准地配置到高成长的科创股权资产,在分享较高投资回报的同时,还可以帮助提升家族二代的财商素质与人脉圈子,谢勇介绍目前该业务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作为扎根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果农型”精品创投管理机构,谢勇表示,结合大湾区产业特色,未来的投资重点将抓两个产业定位逻辑:一个是产业高端化,发挥大湾区人才密集、高校密集的优势,推动科学家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例如合成生物学和氢燃料电池,“虽然拐点还没到,但「中科科创」也在不断与行业专家提前研究其应用场景”;另一个是专精特新的强链补链,尤其是上游关键材料和关键部件,「中科科创」持续关注产业链安全可控带来的机会,以及通过数字化技术带动大湾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会。
作为本土创投机构,谢勇表示坚定地看好中国,未来20年最好的投资机会仍然在中国。虽然在未来的过程中还会面临各种挑战,但是要相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决策能力。
“反者道之动”也是谢勇一直倡导的辩证法思想,越是在很多创投机构不看好形势,暂缓或停止投资的时候,反而是逆向投资的最佳时机。“中国面对国际环境的影响,还是要发展真正的硬科技、发展专精特新,最终要靠中国的资本市场、靠创投,加大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的支持。”